首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发展成就 正文

潮涌浪高天地阔

——宁夏改革开放工作综述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十七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永红 发布时间: 2022-09-15 | 打印 | 字号:TT

宁夏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给广大市民、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图为银川市市民大厅。 闫院平 摄.jpg

宁夏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给广大市民、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图为银川市市民大厅。 闫院平/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宁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改革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创设了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试点,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改革事项,培育了一批在全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品牌。

  十年来,宁夏在改革上抓创新、抓落实,闯关夺隘、勇毅笃行,架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来,宁夏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逐步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十年来,全区人民的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

  扬帆: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希望宁夏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闯”和“创”是总书记对宁夏的殷切期望。十年来,宁夏通过“闯”的勇气和“创”的智慧,在重点领域抓创新、抓落实,闯出了新路子,创造了新希望。

  在隆德县联财镇恒光村,一排排蔬菜拱棚整齐地排列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拱棚内,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这是我承包的两栋蔬菜温棚,一年能采摘两茬,效益特别好,现在每天都充满了干劲。”种植户张电明向记者介绍。

  让张电明充满干劲的生活得益于宁夏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扎实落实,得益于宁夏多年来坚持的农村农业改革。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深化农村改革9个方面30项具体任务,成为落实农村改革的指南。随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土地确权、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体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水利改革、供销社改革等,使农村经济活力迸发。2017年,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宁夏农村改革步履愈发坚定。2021年,宁夏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扎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北部引黄灌区、中南部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南部旱作节水区三大功能区,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稻渔空间”模式在全国交流推广。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对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用重大,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宁夏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落实自治区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国资国企党的建设,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全面实施专业化、体系化、法制化监管。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完成率已超过97%,进入决胜收官的关键阶段。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宁夏根据改革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权”改革意见,为宁夏的改革开题破局。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六权”改革,增加了用能权和碳排放权,这是践行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实践要求,也是展现越是改革深水区、越要啃下硬骨头的作为担当。宁夏将以实干家的姿态、攻山头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六权”改革走深走实,走活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闯出一条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十年来,宁夏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山斧”,用系统观念、市场化思维,发挥船小好掉头、省小好统筹的优势,下好改革先手棋、打好改革组合拳,整体推进改革各项任务,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行政审批、司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架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8812项改革事项完成率达到98%。改革改出了活力和动力,改出了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破浪:敢闯敢干

  开放不足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高水平开放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年7月,宁夏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福建两省考察学习,与粤闽两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42个、金额达到820多亿元。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长期以来,宁夏聚焦短板、着眼大局、顺应大势,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对外开放。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截至目前,宁夏已成功举办五届中阿博览会,累计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24个,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力平台。宁夏积极利用所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中间位置优势,实现了西向(中亚)、北向(俄罗斯)、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天津港)货运班列开行。同时,宁夏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等外贸新业态创新载体的发展,也为推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向更大范围的发展增添了动能。

  2022年9月7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市闽宁镇开幕。博览会以“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荟聚贺兰山·携手向未来”为主题,设置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论坛、第三届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贺兰山葡萄酒展销会等7项活动,充分展现了宁夏葡萄酒的国际范、中国风、宁夏情。宁夏连续两届举办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宁夏的开放发展之路,为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渠道,也为世界了解中国葡萄酒搭建了重要平台。2021年,宁夏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独具特色、誉满华夏、香飘世界的“紫色名片”,已经成为宁夏扩大开放、对话世界的语言和世界认识宁夏的纽带。

  如今,宁夏国际经贸拓展到169个国家和地区,“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携手发展的“关系网”越织越密,逐步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远航:以人为本

  “这是我刚刚领取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就能查到我办理的所有许可证。”宁夏百合堂医疗连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自洋说,“我在银川开药店已经20多年了,这是我的第22家分店,也是办理许可证最便捷的一次。”2021年2月24日,林自洋从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商事登记服务大厅领取了全区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关系到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宁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营商环境“软环节”上狠下功夫。宁夏在政策保障和企业发展上做“加法”,在优化审批职能上做“减法”,“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模式成为常态,“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举措惠企利民,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以来,宁夏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措施,制定优化营商环境“1+16”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改革机制,迭代推出495项改革举措,集中力量破解企业关键难点问题;连续4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企业满意度连年提高,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政务服务等12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宁夏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协同高效发展,建成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与全区40多个行政审批业务系统、1040个县级以上审批服务机构实现全链接,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基本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建设“我的宁夏”政务App,全面提升掌上政务服务水平,可办事项达1500多项,可查事项达3500多项。建成自治区级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构建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云网一体化运行,走在全国前列。宁夏县级以上政务大厅全部推行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现了“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办一揽子事”,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推动就业;通过城乡“两免一补”政策统一、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举措,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学更容易……改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新征程,改革的宁夏、开放的宁夏正站在更高起点上,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全力谋划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塞上大地必将成为一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人民生活的福地。

  责任编辑:李百军


>>><<<
【作者】:本刊记者 李永红
【来源】:《共产党人》第十七期